为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探寻语言教学的有效衔接策略,6月18日,宁国市西津小学片级教研中心与宁国市学前教育第一幼儿园片级教研中心携手,成功举办了以“同课异构”为核心的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语言领域,旨在通过课堂对比与深度研讨,明晰学段差异,探索双向奔赴的衔接路径,为片区内60余位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活动伊始,宁国市教体局督导科副科长、幼教教研员邓月情对此次联合教研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西津小学片区的积极参与是推动幼小衔接工作落地的关键力量。这种跨学段的智慧碰撞,不仅为小学教师理解幼儿学习特点打开了窗口,更通过集体教研凝聚了区域教育合力,对提升小学起始年级教育教学的适切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剩余67%聚焦差异 明晰起点
本次教研的核心载体是语言活动《火凤凰的传说》。西津小学的童杨老师代表小学学段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童老师的课堂立足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精准把握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她通过词语的深入解析、故事情节的逻辑梳理以及表达方法的引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清晰地展现了小学阶段语言学习从“兴趣启蒙”向“能力建构”过渡的教学侧重点。第一幼儿园方玉琪老师的教学活动则生动呈现了幼儿园“玩中学”的特色,为小学教师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点与方式提供了直观参照。两节课的鲜明对比,为探索衔接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学互鉴 共谋策略
说课环节,两位老师详细阐释了其教学设计如何考虑幼小衔接需求,特别是在激发兴趣与培养能力之间寻求平衡点的思考。评课环节成为思想交锋的高地。小学教师们积极发言,一方面深入剖析自身课堂在衔接上的可优化之处,另一方面也从幼儿园充满活力的教学形式中,敏锐捕捉到“游戏化元素”“情境创设”和“无痕渗透”等值得小学低段借鉴的兴趣激发策略。大家围绕“如何在小学起始年级有效延续幼儿的学习热情”“如何将幼儿园的语言经验自然过渡到小学的系统学习”“识字教学、倾听习惯、时间管理等衔接关键点的具体方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深化合作 携手育人
最后,两位片区负责人肯定了双方的努力与收获,并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清晰认知差异:通过“同课异构”,小学教师更直观、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的差异,特别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为调整小学低年级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掘衔接要点:联合研讨梳理出的语言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如倾听、任务意识等)、课堂常规建立等衔接关键点,为小学起始年级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激发实践思考:活动引发了小学教师对如何创造性融合“玩中学”与“学中思”、如何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逐步提升思维深度等核心问题的深度思考。
未来,西津小学片级教研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与幼儿园片区的交流合作。建立常态机制,推动联合教研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对话,并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共识与策略,积极转化为小学一年级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优化入学适应课程。最终实现“成长过渡有温度,学段衔接无缝隙”的美好愿景。
(杨云丽)
发布于:安徽省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