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扔出了新一轮“经济炸弹”。这一次,打击目标极其精准——直指俄罗斯的“钱袋子”:       卢克石油(Lukoil)和俄罗斯石油(Rosneft)两大能源巨头,及其近三十家子公司。
       信号一:大买家“松动”       这一招的威力,似乎立竿见影。制裁令刚出,俄罗斯石油在亚洲的大买家之一——印度,开始“松动”了。       据报道,印度最大的炼油商之一信实工业(RelianceIndustries)已明确表态,正在根据印度政府的指示,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印度长期以来一直是俄罗斯廉价石油的主要去处,以此来对冲高昂的国际油价。       现在,连信实工业这样的巨头都不得不遵守美国的制裁规定,这无疑给克里姆林宫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压力。
       信号二:普京的“红线”与“阵痛”       面对美国的重拳,普京的回应一如既往的强硬。       他公开表示,承认新的制裁会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一些经济阵痛”,但他紧接着强调:“任何自尊的国家都不会在外界压力下妥协。”       这番话与其说是安抚国内,不如说是对西方喊话:不要指望制裁能改变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紧接着,普京发出了一个极其严厉的警告。他明确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类攻击性武器,俄罗斯将保留采取“极其强烈的反击”的权利。       这是在明确地划下“红线”,普京在告诉华盛顿,经济上的“你来我往”是一回事,但军事上的升级,俄方将视为根本性的挑衅。
       信号三:“影子船队”的猫鼠游戏       那么普京的底气到底在哪里?答案或许在公海上。面对西方持续的制裁,俄罗斯早已建立了一套复杂的规避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那支庞大的“影子船队”。
       这些油轮通常悬挂着不同国家的旗帜,在运输途中关闭应答器,在公海上进行“船对船”的石油转运,最后通过复杂的中间商网络,将原油销往世界各地。       这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猫鼠游戏”,美国在明处制裁(如这次针对卢克石油),俄罗斯就在暗处倒油。只要这个地下的海运网络还在运转,莫斯科的石油收入就很难被彻底切断。
       这场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最终可能没有赢家,而全球经济却要为之买单。制裁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应声上涨。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能源来扼杀对手,但这把高油价的“回旋镖”,很可能反过来先砸伤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全球通胀的阴影本就未散,这场大国角力无疑是雪上加霜。
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